html模版顧海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視界


2013年12月06日17:26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視界

鄧小平的課題,習近平的回答

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適合於當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實際的“新話”,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新話”。對此,鄧小平作出高度評價,認為這些“新話”,給人以“寫出瞭一個政治經濟學初稿”的印象,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

鄧小平當年提出的寫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的課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有瞭新的成就,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決定》的說明中,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等問題的科學解答,是對鄧小平課題的新的回答。習近平總書記這些科學解答,也是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思考的凝結,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集中體現,也寫就瞭鄧小平當年所評價的政治經濟學“初稿”的新篇章。

問題意識和問題倒逼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研究開始時,就強調“從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的重要性。“從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也就是從實際的和現實的經濟問題出發,這正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特色。在對《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從實際的和現實的問題出發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對《決定》的說明中,他直面問題,凸顯問題意識。

在經濟發展整體上,習近平總書記直言我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等。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問題意識”主要在於:“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並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以形成的。”

直面問題和問題意識,是解決問題的基礎﹔以“問題倒逼”,能進一步增強經濟改革外部壓力和內在動力、切實推進經濟改革進程。這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瞭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從“問題意識”到“問題倒逼”,既是解決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的科學方法,也是中國經濟改革的路徑,同時也彰顯瞭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特色。

現實與歷史、理論的結合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對現實問題的理解中小企業研發補助總是與歷史與理論的探討結合在一起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對《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是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歷史經驗”不僅昭示當下經濟現實的由來,而且預示經濟現實的未來走勢﹔不僅是現實的鏡鑒,而且是理論的資源。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現實的分析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瞭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傢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瞭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歷史上經濟理論建樹的評價,就是馬克思認為的對“政治經濟學創業補助規律最先以怎樣的歷史路標的形式被揭示出來並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探索。

拂去歲月的風塵,“歷史路標”不僅給我們留下瞭前人探索的印跡,更給我們留下瞭先前探索中的智慧和勇氣。在對黨的十四大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和理論探索的回顧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間,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傢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以看出,我們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回溯歷史,理論就能以此為根據而賡續,現實也能以此為基礎而前行。從這一歷史和理論的結合中,得出“從理論上對政府和市場關系進一步作出定位,這對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的結論,具有更為深厚的歷史底蘊、更為強烈的理論感召、更為堅定的現實底氣。

現實與歷史和理論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立場。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認為:“人們在生產和交換時所處的條件,各個國傢各不相同,而在每一個國傢裡,各個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經濟學不可能對一切國傢和citd一切歷史時代都是一樣的。”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現實與歷史和理論的結合是經濟學方法的內在要求。現實與歷史和理論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根本方法,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給我們的重要的方法論上和理論立場、觀點上的啟迪。

【1】【2】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stj498t6h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